GYT 214-2006 30MHz~3000MHz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ID

F4DC58C063EE4AC6A2C828E15019857C

文件大小(MB)

1.09

页数:

191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13-7-3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T 214—2006,30MHz~3000MHz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30MHz-3000MHz terrestrial 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system,(ITU-R BS.1114-5:Systems for terrestrial digital sound broadcasting to vehicular,portable and fixed receiver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30-3000MHz,MOD),2006-05-10 发布2006-06-01 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 布,GY,GY 214—2006,I,目次,前 言.. IV,引 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缩略语、符号和约定 1,3.1 术语和定义 1,3.2 缩略语. 8,3.3 符号.. 10,3.4 约定.. 13,4 系统基本描述.. 13,4.1 传输机制. 13,4.2 复用配置信息(MCI) .. 15,4.3 音频编码. 15,4.4 数据特性. 15,4.5 条件接收. 15,4.6 能量扩散. 16,4.7 卷积编码. 16,4.8 时间交织. 16,4.9 公共交织帧.. 16,4.10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传输信号.. 16,4.11 射频参数 16,4.12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的主要特性.. 16,5 传输机制 19,5.1 概述.. 19,5.2 快速信息信道(FIC) . 20,5.3 主业务信道(MSC) 27,5.4 业务信息在辅助信息信道中的传输 34,5.5 扩展标签. 34,6 复用配置信息(MCI) . 37,6.1 概述.. 37,6.2 子信道组织.. 38,6.3 业务组织. 42,6.4 总成信号信息 47,6.5 复用重新配置 48,7 音频编码 49,7.1 音频编码. 50,7.2 音频比特流语义. 60,GY 214—2006,II,7.3 音频比特流句法. 67,7.4 节目相关数据(PAD) . 71,8 数据特性 82,8.1 业务信息. 82,8.2 快速信息数据信道. 111,9 条件接收.. 113,10 能量扩散. 113,10.1 通用方法.. 113,10.2 应用在快速信息信道中的能量扩散. 114,10.3 应用在主业务信道的能量扩散.. 114,11 卷积编码. 114,11.1 卷积码. 114,11.2 在快速信息信道中的卷积编码.. 117,11.3 MSC 中的卷积编码. 117,12 时间交织. 122,13 公共交织帧.. 129,14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传输信号 129,14.1 通用原则.. 129,14.2 主信号的结构. 130,14.3 同步信道.. 131,14.4 块分配及其与OFDM 符号的联系. 134,14.5 QPSK 符号映射. 140,14.6 频率交织.. 141,14.7 差分编码与调制.. 146,14.8 发射机识别信息信号. 146,15 射频特性. 149,15.1 传输模式的选用.. 149,15.2 时间特性.. 150,15.3 频谱特性.. 150,15.4 频谱模板.. 152,15.5 中心频率的允许值 152,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音频编码系统的主要特性. 153,A.1 音频信号特性.. 153,A.2 音频编码特性.. 153,A.3 音频相关数据特性. 153,A.3.1 节目相关数据(PAD) . 153,A.3.2 PAD 误码保护. 154,A.4 PAD 提供的功能. 154,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音频解码 155,B.1 概述. 155,B.2 音频边信息的CRC 校验 155,B.3 比例因子的CRC 校验.. 155,B.4 MPEG 音频第II 层比特流的解码.. 156,GY 214—2006,III,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音频编码 157,C.1 分析子带滤波器 157,C.2 心理声学模型.. 162,C.3 比特分配过程.. 172,C.4 对误码的比特敏感度.. 174,C.5 误码隐藏 175,C.6 联合立体声编码 175,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复用重新配置.. 179,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CRC 的计算.. 181,参考文献. 182,GY 214—2006,IV,前言,本标准结合我国广东等地多年来开展的数字声音广播试验和大量测试研究报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制订,为有利于中文数据信息功能的实现,本标准引用GB13000.1和GB2312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对接收机,的内置中文字库作了规定,本标准修改采用了ITU-R BS.1114-5,本标准的附录B和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峰、谢锦辉、杨明、高鹏、曹元莉、尚景、房磊,GY 214—2006,V,引言,本标准修改采用的ITU-R BS.1114-5数字系统A中所涉及的专利见该标准的相关声明,本标准中其他部分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GY 214—2006,1,30MHz-3000MHz 地面数字音频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30MHz-30……

……